走進郾城
發布時間:2021年12月29日
漯河市郾城區素有"古郾子國"之稱,建縣制于隋開皇五年,是龍山文化發祥地、文宗字祖許慎故里、岳飛"郾城大捷"古戰場,境內有五千年前龍山文化中期的高臺建筑郝家臺;西周常娟望夫盼歸、孔子傳道講學圣地的歷史見證—化身臺寺;建于北宋,國內唯一印證佛教文化傳入我國的彼岸寺石刻經幢;清道光年間的八角硫璃井、鎮河鐵牛等人文景觀,同時也是"開國將軍"蘇進、張萬春將軍故里,趙伊坪故居、中共沙北縣委舊址入選全市首批黨史教育基地。2004年12月撤縣設區,轄6鎮、3個街道,總面積413平方公里,總人口52.4萬人,146個行政村,38個居委會,轄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、1個省級特色商業區和1個精細化工專業園區。
郾城區地處河南中南部,東與召陵區接壤,西與舞陽縣、襄城縣毗鄰,南與源匯區隔河相望,北與臨潁縣相連,為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區,屬暖溫帶季風氣候,年均降水量790.4mm,境內有沙河、潁河、澧河等水域11條、總長209公里,常年保持三類水質,水資源總量1.07億立方米、人均水資源總量212立方米。耕地面積46.5萬畝,是全國800個產糧大縣之一、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及全國生豬調出大區,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,全國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區。
2020年,郾城堅持高質量發展主線,做好城市更新與振興"兩篇文章",打造改革創新先行區、城鄉融合引領區、幸福宜居示范區,構建健康食品、生物醫藥、精細化工、綠色建材創新高地,地區生產總值248.1億元、增長0.7%。先后榮獲全國科普示范區、全國"七五"普法中期先進區、河南書法之鄉等省級以上榮譽30多項。